- 图经衍义本草
- (圖經衍義本草, 图经衍义本草) 醫學典籍。 《道藏》本四十七卷, 其中序例五卷, 正文四十二卷。 然據本書《序例》卷三寇宗奭《衍義總序》稱〝……依舊作二十卷, 及目錄一卷〞, 知此書原為二十卷。 又此書尚有宋刊本, 見於清陸心源《儀顧堂續跋》著錄, 云: 〝《本草衍義》二十卷〞, 次行題〝通直部差充收買藥材所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〞。 書成於宋徽宗政和六年(1116)。 此書前五卷序與序例。 卷一載嘉祐六年(1061年)劉禹錫、 林億、 蘇頌、 張洞等偏撰《補注本草》、 《圖經》二書之序, 有補注《總敘》、 《圖經序》及舊注文《開寶重定序》(即《開寶序》)、 《唐本序》(即《英公序》)、 梁陶隱居《序》(即《陶氏序》)。 卷二為《序例》言〝諸藥採造之法〞, 並載有元祐七年(1092)長樂林希《重廣補注神農本草並圖經序》, 卷三載政和六年寇宗《衍義總序》, 稱〝嘉祐初國家重定《本草》、 別為《圖經》〞, 〝前後搜求訪緝者十有餘年, 採拾眾善……編次成書。 卷四五仍為《序例》, 抄〝病源所主藥名〞, 備載霍亂、 傷寒、 消渴、 黃疸、 虛勞、 陽痿、 好眠、 失眠、 安胎、 墜胎、 出汗、 止汗等九十多種病之對症藥名數種至數十種不等。 正文四十二卷除重複者(如卷十二, 卷十三均有玄參、 秦艽二條)外, 共收藥分為十部分一千零四十二種。 其中卷一至卷二為玉石部上品﹔卷三至卷四為玉石部中品﹔卷五、 卷六為玉石部下品, 收藥一百六十三種﹔卷七至卷十一、 卷十九為草部上品, 卷十二至卷十五為草部中品、 卷十六至卷十八為草部下品, 計草部收藥三百四十五種﹔卷二十至卷二十一為木部上品, 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三為木部中品, 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五為木部下品, 計木部收藥一百七十二種。 卷二十六為人部, 收藥十三種﹔卷二十七為獸部上品, 卷二十八為獸部中品, 卷二十九為獸部下品, 獸部計收藥五十四種, 卷三十為禽部上品, 計收藥四十種。 卷三十一為蟲魚部上品, 卷三十二為蟲魚部中品, 卷三十三為蟲魚部下品, 卷三十四為果部下品, 計收藥一百一十一種﹔卷三十五為果部上品, 卷三十六為果部中品, 果部計收藥四十二種﹔卷三十七為米穀部上品, 卷三十八為米穀部中品, 卷三十九為米穀部下品, 米穀部計收藥四十一種﹔卷四十為菜部上品, 卷四十一為菜部中品, 卷四十二為菜部下品, 菜部計收藥六十二種。 各藥附產地, 圖形, 釋以性能, 廣引《圖經》、 《唐本》、 《外台秘要》、 《聖惠方》、 《經驗方》、 《千金方》、 《肘後方》、 《齊民要術》、 《藥性論》、 《酉陽雜俎》、 《太平廣記》、 《續齊諧記》、 《丹房鏡源》、 《博物誌》、 《述異記》、 《南方草本狀》、 《泰清石璧記》等百餘種方書, 言及陶隱居、 孫真人、 青霞子、 日華子、 雷公、 陳藏器、 郭璞、 陸機等數十人語作注。 物之性能、 療效、 產地、 採時、 製造、 畏忌等, 皆有所注釋辨證。 陳振孫《直齋書錄解題》稱其〝援引辨證, 頗可觀採〞, 非虛譽也。 此書現收入《道藏》第535至550冊, 洞神部靈圖類〝竟~嚴〞字帙中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